泛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400-123-4657
联系我们/CONTACT US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公司动态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动态

泛亚电竞有关环保标语汇总十篇

更新时间:2023-09-22

  泛亚电竞44、环境是一杯水,要你去珍惜;环境是一根草,要你去爱护;环境是你,要大家去亲手培养。

  标语是一种大众宣传媒介,标语的内容及其品位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标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舆论宣传和传递信息等作用。它可以增进社会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还是在资本主义的西方国家,标语在它们的历史进程和发展中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语言是思想表达的工具,而修辞是语言的使用,是言语表达的艺术。修辞手段被看做“语言的装饰”,“思想的装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修辞这一现象处处可见,在环境保护标语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为了能够更好的展现环境标语的价值诉求和作用,这些标语都运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但我国和西方国家在选择修辞手法上略有不同。因此本文旨从语义,句法和语音修辞三方面对中外环境保护标语常用修辞及其艺术效果进行比较。

  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标语具有鲜明的文体色彩,与主题的特点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呼吁和引导作用,能够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行为方式。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标语主要运用头韵(Alliteration)、回文(Palindrome)、平行(Parallelism)、重复(Repetition)和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的修辞手法。

  头韵(Alliteration)是英语中语音修辞手段之一,是世界上最普通的押韵。头韵结构的主要特征为单词中音节或音节组合的起始辅音字母的重复。它蕴含了语言的音乐美和整齐美,使得语言声情交融,音译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1运用了头韵(Alliteration)的修辞手法,5个D使标语更有渲染力,更好的表达出标语的警示作用。例2简短但在头韵(Alliteration)修辞手法的作用下让该标语读起来富有音乐的节奏感。

  回文(Palindrome)一词来自希腊语中的Palindromos,意为“running back again”。英语中的回文即把单词,诗行,诗节或句子以字母或词为单位进行顺读或倒读,其意不变。

  例3巧妙的运用回文(Palindrome)修辞手法使1998年的世界环境保护标语读起来富有趣味,能更好的引起人们的关注。

  排比(Parallelism)就是把结构相同,语义并重,语气一致的词,词组或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它具有节奏明快,表达简练,语义突出的特点。使用排比(Parallelism)的目的在于表达强烈的情感,突出所强调的内容,增强语言的气势。在标语中使用排比(Parallelism)修辞手法使语言具有说服力和极强的煽动力。

  例4例5都充分表达出环境保护标语的道义价值诉求,深刻的说明人类生存与环境息息相关。失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类自己也将灭亡。

  反复(Repetition)的基本用法是连续或间隔的重复使用同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以增强语气和语势,强调表述的观点,抒发强烈的情感,阐明深刻的道理,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虽然环境标语力求简洁,但有时为了更好的深化标语主题,不断强化对人们心理的冲击,使用反复(Repetition)修辞手法不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更能深化标语的主题思想内容。

  例6对单词“Global”的反复,突出环境保护的紧迫性,更好的呼吁全世界的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保护环境。

  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在意义上相当于一个陈述句。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在标语中使用反问(Rhetorical Question)修辞手法,人们可以从中领会到表达者的真意。它还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人们的感情,加深人们的印象,增强标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标语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例7中的“Dead or Alive?”虽然表面上是个问句,实质上已经给出了答案“Alive”。充分说明“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主题思想。加强语势,发人深省。

  我国的标语历史源远流长,朱自清曾经在《论标语口号》一文中指出:“现代标语口号不但要唤醒集体的人群或民众起来行动,而且要帮助他们组织起来。标语口号往往就是这种集体行动的纲领”。 中国环境保护标语具有特殊性的价值诉求,即我国的环境保护标语生动地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国民性格和文化价值观并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密切联系。我国环境保护标语主要运用了暗喻(Metaphor)、拟人(Personification)和对偶 (Antithesis)的修辞手法。

  暗喻(Metaphor),它根据两个事物间的某些共同点,把一事物的名称用在另一事物的身上,是在彼类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理解、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在标语中使用暗喻的修辞手法使标语更加形象生动。

  例8中把“大自然”比作“人类的母亲”,告示了人们大自然就像我们的母亲一样哺育我们成长,破坏大自然就等于伤害我们的母亲,充分而形象的展现出标语的情感价值诉求。例9中把“森林”比作“地球的肺”,失去了森林,地球上的人类将不能呼吸,展现出标语的理性价值诉求。

  拟人(Personification)就是把人类以外的有生命或无生命的事物,甚至一些抽象的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声音,笑貌,使之情景交融,仿佛觉得外界外物也变得跟我们情感相通。我国环境保护标语运用拟人的修此手法拉近了人们与环境保护主题的距离,更好的动员人们共同行动。

  例10中把“草儿”拟人化,使之具有人能笑的特点,语言生动活泼,意在无形的告诉人们爱护小草,小草也会向人们展现它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例11中把“鲜花”拟人化,使之具有人能流泪的特点,大大地增添了语言的感染力,引起人们的对鲜花的怜悯,突出了标语的情感价值的诉求。

  对仗 (Antithesis)是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它形式工整、前后呼应、并且节奏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和传诵。在标语中使用对仗的修辞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传诵。

  例12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整齐、语句匀称,高度概括了这一环境保护标语的主题思想,使之凝炼集中。

  标语是一门艺术,既具有信息价值,又蕴含艺术价值。标语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各具特色,是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有效手段。当今全球环境保护问题是世界各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课题。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体制,文化习惯,风俗等的不同,在选择环境保护标语的修辞手法上也不尽相同。而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对我国和西方国家环境保护标语的研究有利于促进各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交流与合作。

  理解和掌握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与特征,是开展壮汉双语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理论前提,因此有必要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要了解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首先要了解“保障”一词的定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写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解释,“保障”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如“保障人身安全;保障公民权利”;二是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如“安全是生产的保障”,即对生产起到保护作用的是安全的环境。前者是动词,后者是名词。名词一般做主语、宾语,由形容词修饰。可见,“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中的“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作为修饰定语,而“保障”属于被修饰的“名词”,在此作名词解,即意为指“起保护作用的事物”。所以,“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涵,就是指对壮汉双语教学质量起保护作用的一切事物。如教学评价、学生评教等作为一种监督工具,就是对壮汉双语教学质量的保护手段。

  与普通教育相比,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有一些明显特征,主要体现在目标上更注重结果,内容上更强调实践,方法上更强调过程,主体上更重视学生参与。

  教育部于2012年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这与壮汉双语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稍有差别。2011年3月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加强壮汉双语教育”。 广西壮族双语学校主要开展“以壮为主、壮汉结合、以壮促汉、壮汉兼通”的壮汉双语教学实验。壮汉双语学校教育在保护壮族语言文化多样性方面,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开展了扎实的实践。但同时也说明,与普通教育相比,普通教育更注重人才培养的“教育结果”,而壮汉双语教育更强调的是人才培养的“教育过程”,即并不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而强调壮汉双语言技能的熟练,能够满足生活交际的最低需求。

  普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目标因此也更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对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目标来说,则需关注其教学的过程,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 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目标就是要为最终学生能够“壮汉兼通”而努力。

  对壮汉双语教育来说,由于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主要内容是要看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情况,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的讲解水平,而非像普通学校那样偏重学理分析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所以,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容更偏重实践指导成效,而不是理论传授多少。教育部有关文件中也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教师应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壮汉双语教学过程具备实践性和双向性的特点。为了保障这一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实施,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内容、保障的标准等都要服务于这一要求,自觉并积极地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与保护力度。

  与其他非壮汉双语教育相比,壮汉双语教育要更强调 “实用型”人才培养,而非“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必需够用”的基础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技能,而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弱。所以,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内容应与其人才培养定位相一致。与普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内容相比,壮汉双语教学质量保障内容更强育与社会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技能,更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并行的操作,更强调知识与语言技能并重的训练。壮汉双语教学必须以实践指导效果为核心的质量标准,促进教师根据不同的专业选择不同的实践内容,培养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满足社会与工作需要。

  壮汉双语教师教学保障方法更注重过程管理,这与其人才培养的特点有关,即与注重实践教学的特点有关:一是实践教学需要过程指导,注重教学和指导的过程。对于语言技能传授为主的知识,如果没有完善的指导过程的知识,是很难真正掌握一种语言技能的。因为语言学习带有很强的过程性,缺少某一段学习训练过程的知识,可能会导致整个语言教学的失败。二是实践教学需要注重每一个环节,尤其是关键环节,对实践教学来说,如果忽视了某些环节,也会导致语言学习的失败。从整个教学体系来说,壮汉双语教学推行学练结合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将训练和模仿作为关键环节来抓。这也表明壮汉双语教学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重视。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问题已同和平问题并列为世界两大主题,备受关注。而环境保护问题,作为可持续发展中很重要的一项,正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成为不单是环保工作者而且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大事。

  目前,国内相关的词典和文章较少且零散,给翻译工作带来种种不便。为此,笔者寻找了大量资料,整理出部分较集中并已经认可的环保术语及其中文译名,在此加以归类,希望能对今后的相关翻译工作有所帮助。

  以下,笔者将从环境科学、工农业生产环保、日常生活环保和环保法律法规等方面对其分别进行介绍。

  环境科学是一门精密而广博的学科。由于环境保护这一课题的特殊性,它对大千世界的各类物质从环保的角度出发进行了严格定义,主要分有:returnable or recyclable(可回收利用的),disposable(一次性的或不可回收利用的)泛亚电竞,explosive(爆炸性的),reactive(易起化学反应的)等。在能源方面,又分为renewable or non-renewable energy sources(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non-polluting or polluting energy sources(无污染和污染性能源)。这些术语及其中文译名大多已被公布在中国环境保护网上,是公认的环保基本词汇。所以无需多释,大家只闻其名,便知其义。

  提到环境科学,就不得不提到垃圾分类和处理这一大块。这门学科对各种垃圾的分类可以说是层层展开、极为细致;而这方面的词汇也相当丰富,比如按垃圾来源可分为industrial waste(工业垃圾),agricultural waste(农业垃圾),commercial waste(商业垃圾),residential waste(住宅区垃圾),institutional waste(公共机构区垃圾);按处理方法分,则有special waste(特种垃圾),其中又包括bulky waste(大型固体垃圾),household hazardous waste(家用危险废品);按垃圾性质分,则有hazardous waste(危险垃圾),toxic waste(有毒垃圾),non-hazardous waste(无危险垃圾);按垃圾形态又可分为solid waste(固体垃圾),liquid waste(液体垃圾)等。需要说明的是,对于household hazardous wastes一词,各大英汉词典并未给出相应的中文译名,作者根据EPA上给出的解释“家庭洁具或标有(小心)、(有毒)、(易燃)、(易爆)等标记的个人用品的废旧部分”将其试译为家用危险垃圾。

  至于垃圾处理,有些总的说法,例如 waste abatement(垃圾清理)和waste minimization(垃圾最少化)。而一些传统的处理方法像absorption(吸收作用),adsorption(吸附作用),degradation(降解作用),transformation(转化作用)也在国内外得以广泛应用。此类术语无需多做解释,亦能了然于心。

  现在,国际上又开始流行许多更科学的新做法,由此带来了更多新词。比如,现在有一种处置城市垃圾的新技术,它将事先未经过分类和加工的固体垃圾放入一个控制系统中统一焚烧。国际上给这种新技术冠以一个统一的说法―― mass burn(大规模混合焚烧)。

  另外,在EPA公布的词汇表中还出现了两个很有趣的词语,分别是air curtain和air gap。乍一看,很难把它们同环保词汇挂上钩。实际上,它们分别是两种专业污水治理方法。虽然它们在国外已被广为应用,但在国内此类说法还未见到,也没有明确的译名泛亚电竞。

  工农业生产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关系公众日常衣食住行的大事。因此,这两个领域的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但出于经济和技术方面的种种原因,它们已成为环境领域的两大主要污染源。在农业方面,第二节中提到的农业垃圾(Agricultural Waste)可细分为crop wastes(作物垃圾),farmyard wastes(农家场院垃圾),slaughterhouse wastes(屠宰场垃圾)等。此外,农业中存在的composite pollution(混合污染)、infestation of crops(作物虫害污染)、infestation of food(粮食虫害污染)及erosions from over-plowing(由过分开垦造成的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而工业生产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更是巨大。在新疆环境保护网公布的信息中,例如塑料、水泥等工业甚至被视做主要环境污染源。关于工业污染的主要用语有:industrial effluents(工业废水)、industrial emissions(工业排放物)、industrial fumes(工业烟尘)、industrial noise(工业噪音)以及相关重工业部门中产生的inorganic pollutants(无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难降解有机污染物)、micro-pollutants(微污染物)、oil spills(石油泄漏)、ocean dumping(海洋倾倒)、thermal pollution(热污染)等。这些词汇随着在媒体中的曝光率不断提高,在公众中的认可度也随之加深。

  任何环保工作都是以人为本、以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基本出发点的。因此,事关人类社区和人体健康方面的环境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城市、农村等人口主要居住区,人口密集度极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其主要污染源在公共场所中有motor vehicle emissions(机动车辆排放物)、post-consumer waste(消费后垃圾)、traffic noise(交通噪音)、trash(垃圾)、odor nuisance(恶臭公害);在食品卫生中有adulterants(不纯的掺合剂);在室内污染中有animal dancer(动物毛屑)、grey water(灰水)等。其中,post-consumer waste(消费后垃圾)是指那些已没有使用价值的生活用品废弃物;grey water(灰水)则指洗涤槽或洗衣机排出的废水等。

  所有这些生活污染都被归指为habitat destruction(生境破坏)。同时,生活在危险垃圾场所附近的以及由于接触到食品、水源、空气或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导致健康受到不良影响的人群,在环保领域被统称为affected public(受影响人群)。

  针对这种严重的生境破坏现象,世界各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例如,health advisory(健康忠告)一词现在就很常用。这种说法源于美国,它是指一些非强制性的饮用水污染物控制参考指数。随着各类矿泉水、离子水等在国内的普及,这一名词也将逐渐被人们熟知。目前,人类社区的battery disposal(电池处理)、septic tanks(化粪池)的sanitary landfills(卫生填埋)、environmental contingency planning(环境应急计划)等也日趋规范化。

  外出旅游正成为中国人生活中的一大时尚;但大量人群的进出也给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于是,便有了eco-tourism概念的引入。这一理念在国外盛行已久;而它的引进使得eco-tourism一词及其中文译名生态旅游也渐渐流行开来。

  要真正改善环境、解决污染问题,就需要社会各部门、多方面协同配合。而在如今这个日趋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法规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力作用更是不容忽视。为此,各国政府都各显神通,相应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和法规并将其统称为pollution control regulations(污染法规控制)。这些法规按其政策倾向性的不同,主要分有:environmental incentives(环境激励措施)、antipollution incentives(污染防治激励措施)、environmental subsidy(环境补贴)、polluter-pays principle(污染者付费原则)和限制性作用的maximum contaminant level(最多污染物含量标准)等。

  受到各国在环境保护方面发展历史和自身特殊性的限制,国外一些环保词汇并不一定适用于国内。而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词汇,由于宣传和推广方面的问题,暂时无法找到明确、固定的中文译名。许多情况都是只有英文或中文名称,却难以对号。在一些大型词典中也不易找到相近意义的词条解释。反倒是一些环保网站上公布的词汇较为新颖、丰富。总之,现在关于环境保护的资料很多,而专门有关环保名词翻译和解释的词典、书籍却少之又少。期望随着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不断壮大,该领域的中英词汇互译将更为完善、更加多彩。

  现行的英语教材蕴含着大量的环境教育的素材,因而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适时把握好这些素材,不断深入挖掘,积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贴近学生的实际,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又如在教学动物单元时,我多次带领学生观看文中插图,让学生想象身临其境的感觉,有的图片是老人带着狗在幽静的乡间小路上散步的情景,有的是医生给动物看病的情景,有的是在农场里,人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还有的是人们在河边大树下伴着宠物悠闲自在地垂钓的情景。学生看了不由赞叹:大自然真是太美了。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动物有时能给寂寞的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所以它们生病了应该得到医治,死亡以后应该深埋地下。不能弃之不管,或是狠心地抛尸野外或是扔到河中,这不仅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会给人类带来某些传染病源,SARS和各种流感(尤其是禽流感和猪流感)就是很好的例子。

  如我在教学“Make Our World More Beautiful”和“The Great Green Wall”和“Standing Room Only”等单元知识前,跟学生一起思考这样的问题: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可以说是在长辈的手心长大的。他们不会爬,不会游泳的占多数。自我保护意识很差,摔倒了只会哭,掉到水里只会喊救命。这些都是为什么?除了父母的娇惯,有没有其它的因素呢?学生通过思考,有的想出了这样的原因:大人忙,没有时间教他们爬或是游泳;有的说是怕我们摔痛,不教我们;有的则说玩水很危险,会淹死的;也有人想出:现在河水太脏了,不能下去游泳。我又启发他们思考:为什么河水会变脏呢?我们能为河水变洁做些什么?学生们说出了许多很有道理的方法。然后我们再学习有关英语知识,对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植树造林、垃圾有序投放的必要性有了更新的认识,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说,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英语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做手工或游戏的素材。如到了Christmas Day,Teachers’ Day、a friend’s birthday等日子时,虽然学生目前还没有收入来源,但他们有时很想表达自己的一份感情,想准备一份小小的礼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手工:用一张没有用的纸,制作一张精致的卡片,用英语写上真诚的祝福:“Merry Christmas!”、“Best wishes for the coming Teachers’ Day!”、“Happy birthday!”就送人了;利用两个已经用过的纸杯,在其中一个放些米,再把它们的杯沿粘合起来,最后再用画笔加工,就成精致的小礼品了。因此,平时看似没有用的纸、旧杯子,经过学生的精心构思和加工,便可能成为漂亮的礼物或装饰品,既省钱,又能表达一份真情;既能废物利用,又能美化环境。学生也非常乐意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双手来打扮自己的生活空间,从而不知不觉地做好环保工作。

  要真正将环境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仅靠课堂的3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学校要营造一个全方位的视读环境,因此我决定精心布置校园,让爱护环境的英语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整个校园,把学生的接受性语言技能从课堂内走向课堂外。我让学生在公众场所和植物园力所能及地用英语标上植物名称或者爱护环境、爱护绿化、注重环保的中英对照的劝告语和标语牌。如在草坪的篱笆边标上:Don’t step on me.I’m your good friend!(我是你的好朋友,别让你的脚踩在我身上),Keep off the Grass(勿踏草地)的标语牌;在教学大楼的楼梯的Entrance(入口)和Exit(出口)的墙壁上用有机玻璃板标上:No spitting(禁止吐痰),Keep clean(保持清洁);在厕所的洗手盘边标上:Hand on me before you leave,don’t let me cry!(洗手后请记得顺手关水龙头,不要让我哭泣);还有在学校的植物园所有花草树木都用中英标上名称,如红棉树(Kapok),榕树(banyan tree),小草(grass),仙人掌(cactuses)……还有在学校墙报、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公众场所都向师生的通知、公告、决定一律用中英两种文字。这样一来,营造了和谐、轻松、民主的校园氛围,激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坚定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意志,进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动机;把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内在心理需要调动起来,调节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交流的同时增进师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是生产者推销商品的宣传手段之一,也是商品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之一。关联理论是探索交际与认知关系的语用理论,对商标及其翻译都有相当的解释力,尤其是对于商标翻译中的形象转换和具体翻译策略很有启示。本文拟从关联理论角度对商标翻译中商标词的文化形象转换作粗浅探讨。

  在当今社会,商标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商标是一个企业(商品)的形象代言,商标的优劣集中体现着一个企业的文化底蕴的程度深浅,这就对商标的翻译提出了很高要求,要求译者在翻译商标过程中不仅注意到源语,还应该关注译语文化,尤其是商标词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形象内容。

  一个好的商标词其所包含的文化形象应在消费者和商品之间建立最大的关联性,从而使消费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商标所代表的产品。

  关联理论认为,交际活动属于认知活动范畴,交际活动包括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其中言语交际是主要形式。言语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认知活动;交际双方能相互识别对方的目的或意图,其基础在于双方对认知环境具有共识;认知环境由三种信息组成:逻辑信息、百科信息和词语信息,其中逻辑信息和百科信息是造成各人认知差异的主要因素。[1]

  在关联理论框架下,交际行为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认知行为。关联是人类认知活动的关键所在:人们只对那些与他们有关的现象产生注意。因此,一则翻译商标成功与否,应该看是否能代表企业形象,使受众感到与自己相关,是否能使他们产生注意,从而引发兴趣、形成欲望、采取行动。就是说,相关性应该成为商标翻译中译者可遵循的翻译准则。

  但是中西文化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异,如何在译语文化里再现商标源语文化形象,找到中西文化形象的转换途径,正是商标翻译的关键所在。

  那么在商标翻译中,怎样才能在译语里生动形象地传达源语文化形象和内涵,从而使译语读者能像源语读者(消费者)一样在看到商标后联想到产品的优质和独特功能,产生同样的购物冲动呢?谭载喜说:“翻译对原文意思的理解,远远不是单纯的语言理解问题。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深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2]因为商标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切换,而是一种综合性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它可以对产品输入国消费者的传统习惯、心理、信仰等产生直接冲击,从而影响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商品的销量。

  这就需要译者采用关联理论,根据最佳关联的原则,分析目的语的认知环境和文化背景,确定如何恰如其分地将交际信息转达给目的语消费者,而目的语消费者则会结合商品的话语信息和相应的语境信息,在关联原则下进行推理,对不同译语所包含的不同文化形象进行分析,寻找最佳关联,最终取得语境效果,达到交际成功。[3]

  具体来说,商标和商标的文化形象转换从关联理论角度来看,可以采用保留源语文化形象、替代源语文化形象和删减源语文化形象三种基本策略。

  源、译语读者认知环境相关方面(如语义和语用)有很大的重叠,源语的有些文化形象对译语读者来说是可理解的,此时保留文化形象可实现原、译文高层次的趋同,不会导致其与目的语文化相冲突,也不会误导读者,并且译语读者也能调动自己的认知语境,得到最佳关联。

  轿车Crown译名保留原文的文化形象,直译为皇冠,因为皇冠在中文读者的认知语境中和英文读者对于Crown的认知基本一致,都还有此车品质超群或车主位尊权重的寓意,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的期待又满足了其虚荣心。而香皂Ivory译为象牙,也保留源语的文化形象,暗示人们使用该香皂皮肤会像象牙一样光洁细腻,对爱美的消费者有极大的诱惑力。在中西方语境下,这些文化形象对读者来说具有相同的联想,语境效果也是类似的,因此可用保留策略,鲜明的形象给人以无穷、生动的联想,读者可得到丰富、积极的语境效果。

  保存原文文化形象是商标翻译过程中文化形象转换的基本措施。如“老板”电器(Boss)、美国生产的“PLAYBOY”牌服装(“花花公子”)、王安公司的“APPLE”牌电脑(“苹果”机)都采取了保存文化形象的措施,在目标国起到了良好的产品销售效果。[4]

  若源语与译语读者认知环境在文化形象相关方面差异很大,对后者来说不理解或涉及社会禁忌、敏感话题(如政治、道德、风俗)等,采用保留策略会误导读者乃至产生消极影响,必须花费大量的认知推理努力,并且关联性不强,译者可在译文中相同或不同位置引入新的相关文化形象(不必是同一主题),以达到最大关联。

  “Opium”是一种名牌香水,此名称可以唤起英语读者无穷联想:浓郁的东方情调、梦幻、浪漫和诗意等。因此香水对异性极有魅力(Cook,1992:105-106)。然而在中文语境中,人们对战争那段历史记忆犹新,其对应词“”几乎是贬义词,用作比喻时(如“精神”)也指消极事物,因此保留此形象可能误导汉语读者,甚至产生反面效果。译者可用替代策略,“罂粟”指美丽而“邪恶”的罂粟花,此处指其另类的情调。“情人”属于拟人,突出其诱惑力,制造一种“亲密、暧昧”的氛围。再造的文化形象新颖别致,在传递原文化形象一系列隐含意义从而产生丰富语境效果的同时并没有耗费读者不必要的推理努力。[5]

  还有名牌轿车Benz(奔驰),以及超市Carriefore(家乐福)和Coca-cola(可口可乐)都是妙译,所包含的文化形象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和认知环境,从而达到最大关联的效果。

  翻译如同临画,要有取有舍。同样,商标文化形象转换也要适当作出取舍才能达到商标的目的,要考虑目的语读者认知心理和认知环境,这也是符合关联理论的最佳关联原则。

  在中国文化中,羊的形象是比较可爱、吉祥的,有“三羊开泰“的成语,倍受中国消费者喜爱。然而在英文中,ram除有”公羊“之意义外,还有“猛撞,猛击”之意,骑上这种商标命名的自行车,不免使人产生“横冲直撞”和“不安全”的感觉。因此,在翻译中,应该舍弃原文的文化形象,笔者建议音译结合,译为“Fun Running”。

  在英文中lion是百兽之王,是尊贵的象征,但是因为在中文中“金狮”和“金失”谐音,这是中国消费者的心理所不能接受的,根据关联理论的最大关联原则,必须舍弃原文的文化形象。译者根据其谐音取义译为“金利来”,意含“财源滚滚来”的意思,符合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顺从其认知语境,从而达到最大关联的目的。

  综上所述,商标翻译之后的文本应该仍然是商标,即仍具有商标的功能,代表企业(商品)的良好形象。不顾中西文化差异,照搬照抄原文的文化形象、力求字面上的对应的商标译文,最大程度地忠实商标原文文本的同时,也往往最大程度地丧失了商标译文文本的商标功能。因此在进行商标翻译时,译者应遵循关联原则,充分考虑源语和译语的文化差异,对两种语言的认知环境进行比较,从原交际者(源语商标)明示的交际行为中寻求出最佳关联性,然后再根据译语接受者(商标受众)共知的认知环境,对商标中的文化形象适当进行转换,传递给译语接受者,达到最大关联,从而实现商标的意图,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

  [2]谭载喜.翻译是一门科学――评介奈达著《翻译科学探索》[J].翻译通讯,198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实施环保教育,从小树立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适时地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理念,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争做环保小卫士,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呢?在这里,我谈谈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的一点做法和感受。

  一、在语文教材中积极寻找与利用相关素材和资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树立环境保护人人有则,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思想。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清澈的湖水》中,我从课文的课题入手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湖水才会清澈呢?首先,学生通过初读课文了解,只有环境美好,山清水秀,湖面才会像镜子一样清澈,让学生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其次,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对比,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保护观念。先从小洁怀着美好的心情,来到风景如画的地方游玩;课文中重点描写了小洁在游船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吃面包的情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重点词“紧紧”“攥”“生怕”及相关句子理解,让学生对‘小洁为什么这样做’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洁紧紧攥着面包纸,是因为怕面包纸掉进湖里,破坏像镜子一样的湖面。再通过文中小男孩把香蕉皮扔进湖里,那面“镜子”被弄了个污点,起了皱纹,吓跑了小鱼,破坏了美丽的景色行为。让学生评价对比小洁和小男孩的行为,学生通过评价他们的行为总结出:小男孩破坏优美环境的行为是不对的,小洁保护环境的行为是值得大家学习和赞扬的,大家要争做一个文明的游客。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的行为习惯,树立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则的思想。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二课《黄山奇石》中,课文的重点是学生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惊叹大自然的神奇伟大。在教学的结尾我适时地提出:如此奇妙的自然奇观,假如每个游客都随意地扔垃圾,破坏植被等行为,过不了多久,黄山还那么美,还是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吗?学生通过对问题讨论思考,加深学生对文章思想的理解,使学生和作者的思想情感产生共鸣。达到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理念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的教学目的。

  借鉴知识工程领域的语义互联理念,为解决数字图书馆语义异构问题,笔者提出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的概念。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是指对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基于知识元(概念)范式进行组织,将数字图书馆中复杂内容通过单一语义映射转换到统一语义空间,消除资源孤岛,使用户需求或虚拟角色(服务)在通过单一语义映射、在重构和抽象的基础上共享知识和享用推理服务,最终使数字图书馆各层(内容层、内容管理和功能层、用户交互层)形成语义互通和互理解。

  语义互联贯穿于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和知识服务的全过程,作用于数字图书馆概念结构的各个层面,涉及到资源间的关联、资源与用户间的关联、多用户之间的关联等多个方面,必然存在多类因素影响它的实现。所以,正确识别其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主体是知识组织者和用户,两者都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主体因素是人为因素。人为因素通常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即思想因素,包括动机和意愿、思维方式和信息素养。客观因素主要是能力因素,包括知识结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知识组织能力等。知识组织者和用户的主客观因素直接影响和决定语义互联的效能,只是两者作用时间、作用域和作用方式不同。知识组织者的作用域在系统的底层,即内容层和语义层,作用时间在语义互联的前期,即实施阶段,作用方式是直接的;用户的作用域在系统的顶层,即用户交互层,作用时间在语义互联的后期,即应用阶段,作用方式是间接的,是反馈方式的。

  2.1.1知识组织者根据知识组织者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层次:个体层面和团队层面。

  个体层面。在个体层面,影响知识组织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如图1所示:

  主观因素包括组织者的心理因素和道德因素等,而客观因素主要是能力因素,包括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等。知识组织的整个过程是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泛亚电竞。

  主观因素: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习惯、偏好、成见、兴趣等,这些都会通过心理活动(记忆、思维的角度和方式等)表现出来,它直接影响知识组织语义互联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道德因素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这些通过影响知识组织者的行为标准和行为模式间接影响语义互联的精准。

  客观因素:认知能力包括空间能力、语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语义互联的准确性;知识储备包括经验和受教育程度。就经验而言,主要包括领域知识掌握程度、系统经验和网络经验。同工作经验一样,教育程度也是个体知识组织能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教育提供了新知识,能帮助人们改善对固有所知的理解;另一方面,教育通过改进认知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影响语义互联的表现结果。

  另外,语义互联的成功还取决于知识组织者对用户需求的理解能力以及知识组织者与用户之间语义互理解的契合程度。这方面既受职业道德的影响,又受到知识组织者认知能力的影响。

  团队层面。从团队层面看,成员的知识异质性是影响语义互联的主要因素之一。知识异质性强的团队更擅长在多个领域吸收外部知识,更容易占有更多知识的领域,从而对知识组织对象的专业性理解程度更深,对其语义标识也更精准,最终促进语义互联;同时,知识异质性也会促进团队内部知识整合,个体持有的独特性知识越多,对知识整合的要求越强烈,在不断的知识整合过程中,不断提升团队知识组织的能力,通过知识组织能力的增强更好地进行知识组织对象之间语义互联。

  2.1.2用户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知识组织的质量,提高用户知识获取的满意程度。从用户视角看,影响知识组织的因素同样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但与知识组织者的又不完全相同。用户的主观因素包括心理因素,主要体现在满意度阈值,满意度阈值高促进知识组织者不断加强浯义描述和标识,促进语义形式化描述工具――本体的不断学习与进化,促进语义互联的完善,而满意度阈值低则阻碍语义互联;客观因素除了包括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以外,还有语言表达能力,事实上语言表达能力与用户本身知识储备密切相关。用户认知能力高、专业领域知识储备多、语言表达能力强主要从两方面促进语义互联:一是可以选择的信息概念更为准确,表达的需求信息语义更为精确,与资源和服务之间的晤义匹配度高,语义互联效果好;二是如果数字图书馆系统存在用户语义标注接口,那么用户可通过该接口直接对信息资源进行概念描述与语义关系的揭示,促进语义互联。用户通过作用于知识组织者和数字信息资源影响语义互联,用户的能力低,要求知识组织者能力高,要求数字信息资源的语义描述程度高;用户的能力高,与知识组织者、数字信息资源的语义互联匹配程度高,语义互联易实现。

  2.2.1语义互联对象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的对象即为知识组织对象。知识组织对象不仅包括存储在数字图书馆系统中数字信息资源,还包括利用数字图书馆用户的兴趣与偏好。

  数字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中的数字信息资源一般存放在包含事实、规则和概念的集合中――称为知识库。事实是对基本信息的描述,规则是从专家的经验抽取出来的知识,概念包含信念和常识。

  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内容因素有专业领域和作用领域的差异,不同领域相同术语表示的概念可能完全不同,相同领域相同概念也可能采用不同的术语,这需要进行概念的规范性说明;语种因素也是影响语义互联的重要因素,多语种问题一直是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和知识服务的难点,如何实现跨语种知识服务是语义互联需要解决的另一问题;结构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库系统结构不同,不同文档结构(word、PDF、网页)、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采取不同的信息抽取方式和不同的存储方式;二是描述数字信息资源的语言不同,即语义元数据结构不同,需要对语言进行翻译,对语义互联提出新要求。

  用户兴趣与偏好。用户兴趣与偏好涉及用户的类型、专业、工作性质、兴趣爱好、访问数字图书馆的频率、获取知识的渠道、检索习惯等。根据用户兴趣与偏好可以建立用户模型,用户模型包括很多种,其中包含用户关注领域的用户兴趣模型对语义互联起先导作用。利用用户兴趣模型对用户需求进行语义分析,利用其关注领域的已有本体进行语义标注,再与数字图书馆中信息资源进行语义匹配,提高语义检索准确率和召回率。基于用户相似的兴趣进行聚集,建立群体用户兴趣模型,将用户虚拟组织在一个关注领域一个语义空间,有利于用户之间共享和知识传递。

  2.2.2语义互联技术与标准语义互联技术与标准是支撑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过程的关键客体因素。没有技术,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就失去了架构基础的支撑;没有标准,语义互联就失去了目标实现的依托。同时,技术标准的不适宜或过时对语义互联的实现也有着“致命”的冲击。因此技术与标准既是语义互联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制约语义互联的重要瓶颈。

  技术因素。从技术维度来看,语义互联就是一个数字信息资源智能服务系统。数字信息资源智能服务系统主要涉及到信息抽取、语义标注、知识库构建、用户模型构建、语义检索和本体构建、映射与整合等技术,如图3所示:

  这些技术是语义互联涉及到的核心技术,其它与之相关的技术还有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技术、数字信息资源长期存取技术、文件传递技术等。

  标准因素。根据信息生命周期理论,本文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生命周期分为信息采集/语义标注、知识存储与管理、知识共享与利用三个阶段。语义互联发展相关标准制定与执行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它贯穿于语义互联全过程。在语义互联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生命周期管理相关标准的三维立体结构,如图4所示:

  信息抽取/语义标注阶段标准,主要包括文档格式标准、元数据标准、W3C推荐本体描述语言;知识存储与管理阶段标准主要包括知识模型、数据转换标准、数据编码标准、数据标识标准、元数据标准;知识共享与利用阶段标准主要包括用户模型、认证授权标准、访问权限控制标准与互操作协议等。

  互联的语义模型是对内容语义、语义类型及语义关系进行描述和组织的机制,它试图在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资源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两者灵活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语义的角度来解析信息资源,进而从互理解的角度来提升用户检索的准确度和召回率,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语义模型是影响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的核心要素。本文构建了以元数据、本体、桥本体和本体解析为组成要素的语义模型,利用语义模型实现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过程中的语义互联。

  2.3.1国家信息大环境主要包括国家的信息政策、信息法律法规、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信息资源总体配置情况等。这是一个广泛的知识环境,通过对知识组织者和用户施加影响,影响到语义互联的效果。信息产业发展水平低,影响信息技术的使用,从而影响到语义互联工具的先进性;信息产业发展不均衡直接导致语义互联理论实践的认知程度与发展步伐的不平衡;信息资源配置的总体状况,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规划、发展导向、资源的协调性等,影响知识组织及语义互联的研究。国家第23次互联网状况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已拥有近3亿互联网用户,这个庞大的数字必然推进国家信息大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因此,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将面临更好的外部环境,语义互联理论与实践将受到现实的重视和积极的外部推动。

  2.3.2数字图书馆环境相对于国家信息大环境来说,数字图书馆环境是组织环境,是一个小环境泛亚电竞。这里的数字图书馆环境是社会子系统,主要指本身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领导能力、企业文化和战略、组织结构、激励机制。数字图书馆管理制度、管理模式对语义互联起着正向的支持和反向的约束作用;企业文化和战略对知识组织者的行为和价值取向有深刻的影响;组织结构合理、激励机制的完备可以提高知识组织者工作的热情,从而提高语义互联的效率。另外,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理论与实践发展状况直接影响语义互联的发展。

  目前较为成熟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技术都与语义互联有着密切的关系。语义互联旨在将现有网络发展成为一个数据交换与集成、知识化利用与管理的基础环境,其架构需要新的知识组织机制的支持,其实践需要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同时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标准与规范。因此,知识组织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既对语义互联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标,又为语义互联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

  2.3.3工作环境工作环境主要包括工作资源环境和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工作资源环境指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网络环境、工作资源的合理布局;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指温度、照明、噪音及工作空间等。这些都是语义互联能否顺利进行的基础保障。物理环境的舒适性会影响到主体的疲劳度、情绪、精力,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可以看出,工作资源环境是内因,工作场所的物理环境是外因,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下面重点讨论内因中的软件环境和硬件环境。

  软件环境,主要指对语义互联的技术支持情况。软件环境应是一个集成系统,是集语义分析、语义抽取、本体构建、本体映射、逻辑推理、语义呈现及语义智能检索为一体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软件环境主要涉及到数字图书馆系统能否为语义互联提供便利的平台。平台内部能力涉及到平台对数字资源格式支持能力,平台对本体的编辑、映射、整合能力,平台的交互与导航能力,平台的编程能力及超级链接的能力,平台的检索与浏览能力以及隐含在平台内部各种算法和方法的有效性;平台外部能力涉及到外部接口和互操作协议。互操作协议也是一种通信协议,需要定义信息检索的接口界面、查询语言、结果格式以及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交互方式等。这些协议大都建立在底层通信协议之上。从语义分析到语义检索,从知识组织到知识服务,这些技术功能的完善、性能的优良,界面的友好、维护的简便都是影响语义互联的重要因素。

  硬件环境,主要指数字图书馆系统能否为知识组织创造一个便利的设备环境。这方面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四者进行统一设计优化,提供对数字资源采集与制作、数字资源保存与管理、数字资源与服务的硬件支持。目前我国还缺乏对海量数据和海量用户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在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中,最先要解决是数字资源的存储问题。如果存储介质不解决,软件再好也不能解决长期保存问题。在异构集群中,利用虚拟存储技术把数字资源按照利用率和永久保存的策略,分别存储在在线磁盘、近线磁带和光盘组、离线磁带和光盘上,也是一个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

  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是由环境、主体和客体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们组成了一个多维的复杂系统,如图5所示:

  语义互联客体主要集成了语义互联对象、语义互联技术和互联的语义模型等功能为一体的智能系统。一方面,基于领域本体的语义互联在很大程度上更加依赖于知识组织者本身的知识储备与认知能力;知识组织者的专业领域知识对通过本体映射与整合完成语义互联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知识组织者对各种异构系统、异构知识库的熟练掌握可以提高数字图书馆的语义互操作,对网络技术的熟练掌握可以提高语义互联的效率。另一方面,知识组织者的语义互联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将受到语义互联客体和用户因素制约,语义互联技术的成熟度、语义模型的准确度以及语义互联对象的清晰度都制约着知识组织者的活动。除此之外,与知识组织者、用户和语义互联并列的顶层因素是语义互联的大环境。事实上环境、客体和主体对语义互联有独立影响作用,同时三者之间又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并共同作用于语义互联,如图6所示:

  知识组织者在语义互联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主体作用能否积极发挥,对语义互联的影响重大。语义模型和技术是语义互联的关键客体要素,通过知识组织者作用于语义互联的对象上进而制约着语义互联的过程。

  基于对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语义互联影响因素的分析,不难看出,各因素的作用是不等价与非同质的,具体表现是:国家信息大环境、数字图书馆环境和具体工作环境等要素在宏观上通过作用于主体因素而影响语义互联的过程,主体通过对客体的一系列活动影响语义互联的结果表现,语义互联的结果影响知识组织效率与质量、数字图书馆建设质量与发展进程。影响因素的作用表现在:

  环境是实施平台的保障。环境或推动或钳制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或增强或削弱技术的实际效果,或激发或压抑语义互联对象的活力,或提高或减少语义模型的具体功用,从而最终对语义互联的效率和质量起到积极或消极作用。

  主体是根本。语义互联要依靠知识组织者,为了用户,效率和质量则是两者的共同追求。主体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可以影响和改造环境,在语义互联的具体实践中充分发挥技术的现实作用,语义互联的对象和语义模型既是由主体加工又为主体所使用。

  技术是支撑。技术为语义互联的主体所用,贯穿于语义互联的各个环节,主体运用技术对语义互联对象施加影响,以至实现语义模型,支撑起语义互联的全过程;与此同时,技术也要符合和体现一定的标准,使语义互联的效率得以保证。

  互联对象是基础。作为主体作用接受者、技术的具体指向,语义互联的对象在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不可或缺,令主体有的放矢,叫技术有计可施,让语义模型有用武之地。

  语义模型是纽带。语义模型可以帮助知识组织者高效地进行数字信息资源、用户信息资源以及用户需求的信息抽取与语义标注,进行知识库之间、用户与知识库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语义映射和语义聚合,使用户获取更有针对性和准确性的知识,从而成为连接主体与客体、知识组织者与用户以及数字图书馆系统各层之间的纽带。

  语义互联是目标。在环境的保障下,主体运用技术,发挥语义模型的效力,最终达到语义互联。

  知识组织效率与质量是语义互联的效果标志。语义互联的好坏要靠知识组织的实现效果来衡量,知识组织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标志着语义互联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的提升,意味知识组织在环境、主体、客体的综合作用下又好又快发展。

【返回列表页】

关于泛亚电竞

泛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隶属于中国正规电子竞技平台、五大联赛、世界杯、欧冠、亚冠、中超、NBA、CBA、综合体育等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打造中国最有品牌影响力的体育直营品牌,成为体育品牌中的卓越地位。泛亚电竞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深圳。拥有多个体育开发交流平台,泛亚电竞有多个旗下自营品牌、一个体育开发研究中心和三个体育交流平台,年自营品牌能力达到1500销售额,产量居全球前列。目前自有168体育...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邮箱:admin@youweb.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传真:+86-123-4567

Copyright © 2002-2023 泛亚电竞·(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备案号:苏ICP备16029399号 TOP

HTML地图 网站地图